復次:「須菩提!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布施。須菩提!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

「再者,菩薩了知一切諸法其性本空,為因緣聚滅會合,所以於世間所有的萬事萬物,都應無所執著,以此無住法中,修行布施,利益眾生。也就是六根清淨,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,而去行布施。

這是什麼緣故?若菩薩修行無相布施,沒有布施的我,受布施的人,所布施的物,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,這種三輪體空,無相而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。

須菩提!於意云何?東方虛空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,世尊!」

「須菩提!你認為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得到嗎?」

          「不可思量的,佛陀!」

「須菩提!南、西、北方、四維、上、下虛空,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。世尊!」

「須菩提!那麼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虛空,可以思量得到嗎?」

          「不可思量的,佛陀!」

「須菩提!菩薩無住相布施,福德亦復如是,不可思量。須菩提!菩薩但應如所教住!」

 「須菩提!菩薩因體悟三輪體空,不執著事相而行布施,其所得的福德,也和十方虛空一樣,是不可思量。須菩提!菩薩只要依著我的教法修行,自然能令妄心不起,真正安住於清淨的菩提本心。」

 

*本分在敘述「妙行無住」,就是說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。有住即是住相,就是對諸法產生虛妄分別;若不住相,就不為妄境所動;不為妄境所動,則不生不滅,清淨本然之體迥然獨露矣。此不住之住,才是真正的奧妙之行。不著相布施,也就是菩薩在行布施時,了達布施者、受施者及所施物三輪體空,即無能施之心,不分別受施之人,不見有施之物,當然布施後不存求報的念頭。能不著相布施,因施與性空契理,性空無量無邊施福亦無量無邊。

 

名詞解釋:    布施       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       虛空   

點擊此燈泡可看江味農居士對該段經文之註釋 / 點擊下列圖式可看不同大德對此分的註解

譯本.jpg         星雲.jpg         道源.jpg         聖一.jpg         昆山.jpg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amondsut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