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語 sthavira(音譯作悉他薛羅),巴利語 thera(音譯作涕羅)。指年齡長而法臘高,智德俱優之大比丘。又稱上座、上首、首座、耆年、耆宿、耆舊、老宿、長宿、住位。長阿含卷八眾集經列舉三種長老:

()年耆長老(巴 jti-thera),指入佛道經年之僧。

()法長老(巴 dhamma-thera),指精通教法之高僧。

()作長老(巴 sammuti-thera),為世俗假名之長老。集異門足論卷四則列舉三種上座:()生年上座,指年齡較長之耆舊。()法性上座,指受具足戒之知法者,年雖二十或二十五亦得受此尊稱。()世俗上座,指在家護法中有財勢之長者。由上述可知長老雖係對年、臘高者之敬稱,然未必為年老者。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二:「我今謂長老,未必先出家,修其善本業,分別於正行。設有年幼少,諸根無漏缺;正謂名長老,分別正法行。」  

此外,我國與日本之禪林多稱接引學人之師家為長老,如敕修百丈清規卷上住持章、景德傳燈錄卷六禪門規式、禪苑清規卷八龜鏡文等所載。又梵語 yumat,譯作「具壽」,亦指長老。

在佛教中,“長老”“者,指德長年老之謂,《要解》雲:“德臘俱尊,故名長老,”所以以下即從德、臘二方面加以剖析。德指德行,德行以行專解深,行解相資為主,要之,行而不解,增長無明,解而不行,增長邪見,有的人重解而輕行,故成記問之學,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。 以無躬行履踐故,因此將事理、因果、空有、性相、本跡、性德、修德等混為一談。 皆是妄想思維,分別執著而已。 因此偏離正見,增長邪見。 還有的人,重行而輕解,以無能力理解、分析、綜合、歸納、演繹、判斷邪正zheng4等等。 由於不明教理,導致業障於心,盲修瞎煉,因此增長無明,此二種人,皆不可取。 而長老之德,是行中有解,解中有行,行解相得益彰,並已證得阿羅漢果,方堪稱為長老之德行也,《增zeng一阿含經·卷二十二》雲:“ 諸根 無漏缺,正謂名長老。”蓋諸根無漏缺者,唯有證得四 果阿 羅漢之聖sheng4人,方能達到耳。

臘,指戒臘、法臘。 戒臘指比丘受具足戒以後之年數,法臘指沙彌剃度出家後之年數,每年結 夏安居 的最後一日,即農曆七月十五日,是“受歲之日”,自此名為“一法歲”。 比丘受具足戒一年稱“一戒臘,”逐年遞增,沙彌出家一年稱“一法臘”,亦逐年遞增,《毘尼母論·卷六》雲:“從無臘乃至九臘,是名下座;從十臘至十九臘,是名中座;從二十臘至四十九臘,是名 上座 ;過五十臘已上,國王、長者、出家人所重,是名耆舊長宿”。 蓋耆舊長宿者,亦名“耆舊長老”。 由此可知,戒臘或法臘須在五十臘以上者,方能得此“長老”之尊稱耳。

以上德、臘二者合而論之可知,長老之德,須證阿羅漢果;長老之臘,須在五十臘以上,二者俱足,人天尊崇chong2,是名“長老”。 藕益大師 云:“德臘俱尊,故名長老“。 可見,長老之稱謂,於淨土法會中,甚不易得,難得而可貴可尊,非一般碌碌庸僧所能比擬。 若德、臘分而論之,在本經之中,“長老”之尊稱,當以德為重。 蓮池大師 云:“今經所列,蓋有有德而無臘者,未有有臘而無德者也”。

《大莊嚴經論·卷一》載:昔有檀越,去寺請僧供養,但求老(老年),大(壯年)。 不用年少之僧。 時寺中有年少沙彌,盡是羅漢。 諸沙彌等皆作是語:“彼之檀越,愚無智慧,不樂有德,唯貪耆老”。 又說偈言,“所謂長老者,不必在白髮”。 又云:“淨修梵行者,是名為長老”。 於是諸沙彌等,以神通力,變化成老人像,至檀越家。 檀越見已,心生大歡喜,請令就坐,坐已須臾頃,還復沙彌形。 檀越大為驚愕,以為諸耆老乃飲天上甘露,因此返老還童。 沙彌對言:“我非夜叉,亦非羅剎,見檀越選擇耆老,於僧福田,生高下相(生分別心),壞汝善根,故作是化(化成老人像),令汝改悔”。 又云:“汝今不應校量眾僧耆、少形相,夫求法者,不觀形相,唯在智慧”。 云云,檀越聞是語己,身毛為豎,五體投地,求哀懺悔,所以由上可知,“長老”者,誠如蓮池大師所說:是以德論,而不以臘論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iamondsutra 的頭像
    Diamondsutra

    金 剛 經 導 讀

    Diamondsut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