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語 kuala-mla,巴利語 kusala-mla。又作善本、德本。即產生諸善法之根本。據中阿含卷七大拘絺羅經載,比丘知善、知善根,是謂成就見、得正見,於法得不壞淨,入於正法中。無貪、無瞋、無癡三者為善根之體,合稱為三善根。三善根指對治三不善根之三種心所。即:

()無貪善根,又作不貪善根。於五欲之境不貪不著、不愛不樂。此無貪法是善種性,能為無量善法之根本,故稱無貪善根。

()無瞋善根,又作不恚善根。於一切眾生不生憤恚,不欲損惱。此無瞋法是善種性,能為無量善法之根本故稱無瞋善根。

()無癡善根,又作不癡善根。於一切諸法皆悉明了通達,能了知善法、不善法、有罪法、無罪法、應修法、不應修法。此無癡法是善種性,能為無量善法之根本,故稱無癡善根。三善根於一心之中具足可得,通六識及有漏、無漏,遍與一切善心相應俱起,而為諸善之根本。大毘婆沙論卷一一二更以能生善、養善、增善、長善、益善、持善、廣布善法等解為善根之義。不善根則為善根之相反,貪、瞋、癡等,即稱三不善根,或稱三毒。三界諸煩惱之中,欲界五部有三種不善之根,即貪不善根、瞋不善根、癡不善根。此三煩惱,其性唯不善,能生起、資養一切不善之法,故稱不善根。

據大毘婆沙論卷載,三煩惱具有五義,故獨立為不善根。五義即:()通於五部,()遍在六識,()是隨眠性,()能起粗惡之身業、語業,()作斷善根牢強加行。又善法為得善果之根本,故亦可稱為善根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amondsut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