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語 pjan,巴利語同。又作供、供施、供給、打供。意指供食物、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寶、師長、父母、亡者等。供養初以身體行為為主,後亦包含純粹的精神供養,故有身分供養、心分供養之分。據遺教經論載,飲食、衣服、湯藥等,屬身分供養;不共心供養、無厭足心供養、等分心供養等,屬心分供養。
蓋初期教團所受之供養以衣服、飲食、臥具、湯藥等為主,稱為四事供養。施予佛、塔廟、佛像、教法、比丘(尼)、僧團之房舍與土地為僧團經濟之重要來源。所行之供養除財供養外,尚有法供養,如以恭敬供養、讚歎供養、禮拜供養等精神之崇敬態度亦稱供養。密教則有塗香以洗清罪業、除去煩惱之說,並有供養儀軌(供養法式)之制定。初時甚而有以塔、廟作為祭祀對象之供養,稱塔供養,至後世,一般對死者亦行塔供養,亦有以其他供物作為回向之情形。
總括供養物之種類、供養方法與供養對象等,有各種不同之分類:
(一)二種供養,據十住毘婆沙論卷一之說,有:
(1)法供養,指善於聽聞大乘正法,或廣或略。
(2)財供養,指飲食等四事供養。
據大日經供養法疏說,有:
(1)理供養,指以證入真實之理為供養。
(2)事供養,指供養香花等。
(二)三種供養,據普賢行願品疏之說,有:
(1)財供養,指供以世間之財寶、香花等之供養。
(2)法供養,指起菩提心,而行自利、利他之二利。
(3)觀行供養,指行周遍含融觀、事事無礙觀等華嚴觀行供養。
十地經論卷三說,有:
(1)利養供養,指衣服、臥具等。
(2)恭敬供養,指香花、幡蓋等。
(3)行供養,指修行信行、戒行等之供養。
(三)三業供養,法華文句卷三之一載,有身、口、意三業供養,即:
(1)身業供養,身至誠禮敬諸佛菩薩。
(2)口業供養,口發言稱美諸佛菩薩功德。
(3)意業供養,端心正意,想念諸佛菩薩相好莊嚴。
(四)四種供養,
(1)據大日經義釋卷十一之說,有香花、合掌、慈悲、運心等四種供養。
(2)據理趣釋卷下之說,有菩提心供養、資糧供養、法供養、羯磨供養等四種瑜伽教之供養。
(五)四事供養,
(1)據增一阿含經卷十三之說,有衣被、飲食、床臥具、病瘦醫藥等四種供養。
(2)據無量壽經卷下之說,有懸繒、燃燈、散花、燒香等四種供養。
(3)據善見律毘婆沙卷十三之說,有飲食、衣服、湯藥、房舍等四種供養。
(六)五種供養,據蘇悉地羯囉經卷下之說,有塗香(持戒)、花鬘(布施)、燒香(精進)、飲食(禪定)、燃燈(智慧)等五種供養;另加閼伽(淨水,忍辱),即為六種供養。
(七)十種供養,據法華經法師品之說,有花、香、瓔珞、末香、塗香、燒香、繒蓋、幢幡、衣服、伎樂等十種供養。
另據大藏法數之說,將繒蓋、幢幡合併為幡蓋,而加入合掌,成為十供養。若據菩薩地持經卷七所舉之十種,則為:身供養、支提供養、現前供養、不現前供養、自作供養、他作供養、財物供養、勝供養、不染污供養、至處道供養等。
此外,佛前之供物稱佛供,神前之供物稱神供。供養梵天、帝釋天、功德歡喜天等,則稱供天或天供。供於亡者,稱追善供養。專供餓鬼者,稱餓鬼供養。慶祝佛像開光者,稱開眼供養。供養經者,稱開題供養,又稱經供養、一切經供養、書寫供養,如書寫維摩經而供養之,稱維摩經供養。叩鐘慶祝者,稱鐘供養。又就佛法僧三寶而言,供養佛,稱佛供養、供佛;供養法,稱法供養、行供養;供養僧,稱僧供養、僧供。
其中,招請百僧,設齋以供養者,稱百僧供養、百僧供;招請千僧,設齋以供養者,稱千僧供養,或稱千僧齋、千僧供、千僧會;傳說此種供養之功德無量。又供養之施主,稱供養主。供養眾僧,亦稱供眾、供贍。記載供養意義之諷誦文,稱供養文。為供養求福所造之佛像,稱供養佛。以燈明供養佛像、塔廟,則稱供燈。於日本,在書寫經典之後,以之供養、宣講,稱為供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