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度之一。忍,是能忍之心,辱,是所忍的境。行人在修道的過程中,不免遇順逆二境,必須堅忍,才不致礙道。忍,約可分為三種:
(一)生忍,對於人事方面的毀譽,皆能安然順受,不生瞋恚之心;
(二)法忍,對於自然環境方面的逆境,如饑飽、冷熱等非人力所造者,能處之泰然;
(三)無生法忍,菩薩行諸度時,了知一切諸法無我,本然不生的空理,將真智安住於理而不動。
「忍」之次第有五:一伏忍、二信忍、三順忍、四無生法忍、五寂滅忍。初學佛時煩惱未斷,遇惡緣逆境時,須刻意降伏煩惱,不令生起,此為「伏忍」。經過一段長期的伏忍,令心安住於理,此時對佛法的真理,能信受不疑,即為「信忍」。
於真理深信之後,對一切外境皆能逆來順受,心中隨順諸法真理,安忍於心,由此順趣菩提,是為「順忍」。更進一步,悟入諸法不生之理,不論任何外在眾生的侮辱或遇器世間災變橫逆的境界,都能忍可安住於心,即為「無生法忍」。最後,諸惑斷盡,清淨無為,湛然寂滅,是為「寂滅忍」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