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云瞋恚,為三毒之一。對於苦與產生苦的事物,厭惡憎恚,謂之瞋。能使身心熱惱,起諸惡業。
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是逆境、惡緣。忍辱仙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,修菩薩道時,遇到歌利王,被凌遲處死。但他沒有絲毫瞋恚的念頭,忍辱波羅蜜圓滿了;不起絲毫報復的念頭,持戒波羅蜜圓滿了。菩薩還生感恩心,並發願:「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」。歌利王的後身就是憍陳如尊者,當釋迦牟尼佛成佛時,他是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。這就是化怨為親、化敵為友,決不可對立、報復,不可生瞋恚心,這是真正解決問題。
據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四舉出,修行者修禪定時,有如下三種瞋恚之發相,即:
(一)非理瞋相,修行者修禪定時,瞋覺突然而起,不問是非道理,無故而發瞋恚,障於禪定,是為非理瞋相。
(二)順理瞋相,修行者修禪定時,為外人所惱而生瞋恚,猶如持戒之人,見非法者而生瞋恚,此瞋雖順理,然亦障於禪定,是為順理瞋相。
(三)諍論瞋相,修行者修禪定時,執著自己所解悟者為是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