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實,就是「妙有不有」,不住有法,不見諸相可得,一切皆是因緣所生法,皆是無實的,故說「身相非身相」、「世界非世界」、「微塵非微塵」、「莊嚴非莊嚴」等;無虛,是「真空不空」,不住權乘非法,故說「是名身相」、「是名世界」、「是名微塵」、「是名莊嚴」等。無實是不住有,無虛是不住空,離空有二邊,便是真空妙有的中道義諦。
無 實無虛又是兩邊不著之義,兩邊不著乃是佛境界,我們的處境雖然比佛境界差的很遠,如果能夠向這個目標去做,漸漸進入情況,已經是了不起了。兩邊不著是不著 有也不著空。大乘佛法,千言萬語就是破執著,一有執著必落兩邊,不著有便著空,不是中道。這種境界要在實行中才看得出來。例如佈施是著有,不佈施又著了 空,必須要不著相佈施,不著相卻不著法,亦即不著有。佈施就是不住非法,也就是不著空。不著相而佈施,佈施又不著相,如此兩邊不著,乃真是無實無虛,無實 無虛即如來所得法,這個道理若仔細揣摩,與空有同時是一樣的。
無實無虛又與不一不異之意義相通,以法 身報身言,佛的法身報身也是不一不異。佛的報身,光明相好,乃是多劫無量功德修成。法身是性,報身是相,性相從來不離。報身既是相,他也就是虛幻不實的假 相,不過是法身的光影而已,若不著報身之相,便見法身之性,兩不相礙。換言之,不觀相而觀性,則報身即是法身。法身與報身如此,其他一切法皆是如此,所以 說一切法皆是佛法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