須菩提,於意云何,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,是人以是因緣,得福多不,如是,世尊,此人以是因緣,得福甚多。

 

「若有人」,這個人就是識得心的人,了知三心不可得,亦了知「諸心非心,是名為心」。

 

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,布施為因,七寶為緣,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。」以因緣布施,空福有多大?東方虛空不可思量,南西北方虛空不可思量,是故此人得福甚多,遍滿虛空。

 

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假。」假者,幻化假有之意,此假有之福,可以入俗利生,可以長壽,可以說法,可以修菩薩行、生淨土、生天,一一都是幻化,把這幻化的福,回向法界有情,皆共成佛道。既是假有的福,亦就是無定的福,可以求長壽、求聰明,若是實福,不會變,假有的福,如幻如化,可以自利,亦可以普利一切,故云「以此因緣,得福甚多」。

 

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中。」中者,不落二邊:非有非無、非生非滅、非來非去、非出非入,是諸法的實相,是故實相的福不生不滅、不來不去,惟佛與佛,乃能究盡諸法的實相,實相的福,不可計量,故云:「此人以是因緣,得福甚多。」

 

須菩提謂,此人以是因緣布施,因緣即空,其福猶如虛空,因緣即假,其福幻化,所求如意,因緣即中,見諸法的真相,以實相福,成就佛因佛果,故云得福甚多。

 

梁昭明太子立此科為「法界通化分」,十法界都能通達教化,從文字上看,摸不著頭腦,但文義內詮法界通化。

 

昭明太子是梁武帝的兒子,他見老年人讀誦金剛經有困難,便把經文分科,使他們容易讀誦,他的分科到現在一千多年,依然被採用,可知道他的分科合情合理,合乎佛意,龍天擁護,是故流傳到現在,歷代開悟的祖師,也沿用其分科。

 

須菩提,若福德有實,如來不說得福德多,以福德無故,如來說得福德多。

 

布施的福本來很大,若以「可得心」布施而求富貴,那麼便是定實了的富貴福,但是沒有智慧、辯才,也沒有長壽的福;若求長壽,便是定實了的長壽福,然而沒有智慧、財富,定實了的福不稱為多福,是故如來不說得福德多。

 

「以福德無故,如來說得福德多。」以不可得心行布施,其福無相,無相福遍滿虛空,無相福亦是無定實的福,可以得富貴、智慧、長壽、辯才等等,是故如來說得福德多。

 

若了知三心不可得,無我,便不會求富貴、求生天、求長壽,應無所求而求,所以福德無定實,週遍法界,利益眾生,是故如來說得福德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iamondsutra 的頭像
    Diamondsutra

    金 剛 經 導 讀

    Diamondsut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